高教视点

【学习贯彻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发布日期:2022-10-18 发表者:陈治国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的创新性论述,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内在差异,也是对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经由进而达及的目标与始终遵循的逻辑的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从理论、历史、现实等多角度思考其重大意义。落实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自然就要过渡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抵达的目标,也是更好丰富、拓展和巩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前提和必然要求。

——————————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特质、旨归、意义等,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既是讲本质,也是讲要求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同志最早概括出来的。1979年他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田正芳时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当然,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探索贯穿于我们党百余年历史的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拓展和深化的过程,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理论认识,实践上也有了高度自觉。

  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崭新论点而言,所谓“本质要求”,实际上既是讲本质,也是讲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的创新性论述,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内在差异,也是对中国在实现自身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经由进而达及的目标与始终遵循的逻辑的诠释。从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重要论述来看,它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深刻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创立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实现的,是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条特色的阐释,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与必然之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属性,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显著最突出的优势。古人讲“六合同风,九州共管”,在当代中国,党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成功的保证。党的领导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

  一般说来,学界往往把英美两国的现代化理解为主要靠公民社会发展助推的自治性现代化,把德法日等国的现代化视为主要靠国家资本主义助推的资本快速累积性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最为根本的特征正来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是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近些年,西方一些国家乱象频发,政坛恶斗、社会撕裂,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剧。反观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中国之治”与后者形成了鲜明对照。“中国奇迹”充分证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形成制度优势、增强治理效能的根本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奥秘所在。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探索,就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质,也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标志。

  全面标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立体目标

  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也就是分别对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大方面,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本身的系统性、多维性和全面性。

  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也就是依循现代化的一般经验、共同特征与立足本国国情的具体实际、个性特征的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中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或鲜明特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内在统一的一个整体。

  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面、立体的现代化。中国是二战后为数不多的既保持独立又获得快速发展的几个发展中国家之一,就发展的程度、质量和水平而言也是同时代最好的国家之一。这背后最主要的就是坚持发展目标的综合性与全面性,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一体并进、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立体目标,必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独特方案和重要参照。

  积极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属性

  从文明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华文明的内在精神特质在当代绽放精彩,使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变得尤为强大,同时也让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在今天展现出勃勃生机,并能够在不断吸收多种文明滋养的基础上发展为适应全人类的新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一个整体,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给出的中国方案,也是我们作出的中国贡献。

  我国现代化道路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始终高举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中国式现代化把中国人民的梦想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密联系起来,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充分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世界上那些既想通过现代化使自己发展起来而又不想失去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社会朝着更文明的目标迈进,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深远透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的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从理论、历史、现实等多角度思考其重大意义。

  从世界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最为根本和重要,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恰恰就是它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现代化之路,在先前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中是从未有过的。这是一个重大时代的到来,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深刻呈现之时。在“历史终结论”提出者福山教授看来,“通过研究英美等最先实现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国家,人们就能揭示一种所有国家都会遵循的普遍模式”“尽管现代化理论家对于线性的历史演进会如何展开,是否存在着取代现代性的道路,存在分歧,但是,没有人怀疑历史是有方向的,而在历史的尽头矗立的,则是发达工业国家的自由民主制度”。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则深刻突破了对现代性、现代化理解的西方“唯一论”与“普世论”,改变了对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主要大国早先于中国的发展进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价值观念的“盲信”与“迷思”。

  落实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自然就要过渡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抵达的目标,也是更好丰富、拓展和巩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前提和必然要求。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心任务。这也就意味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认识和践履已经成为我们党和国家高度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

  (作者杨增岽,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经理、博士生导师,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10月18日 09 版)

   原文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22-10/18/nw.D110000zgqnb_20221018_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