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西安交通大学董事长王树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站在未来办教育。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估计大家都感兴趣。我是学机械制造的,当年我上学时,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小榔头。多年过去,我已经从教41年。当我来到西安交通大学,重新走进员工实践工作时,我问大家,你们实践的项目是什么?“还是做那个小榔头。”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
大学要适应人才需求新变化
大学要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语重心长讲了这样一番话:
大学要深刻理解创新的内涵
再举一个例子,给大家警醒会更重一些——美国有个竞争力委员会,是由大学董事长、著名企业CEO,以及社会各界的代表人物所组成的竞争力委员会,是个民间组织。
委员会宗旨是这样的:提高美国生产力,提高美国生活水平,确保美国在全球市场成功。这是美国大学,美国企业家,美国社会各界代表人物的使命所在。我们还不该警醒?
大学教育未来该向何处去
回应世界的关切
大学要变革,有几个焦点,必须要回答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整个人类全球都在关注什么问题,这是我们大学不可回避的。
我这列一个人类文明的价值观,我为什么谈这个?因为这次新冠疫情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不仅是经济伤害,生命的损伤,还带来更大的价值理念的冲击。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人类文明真正价值,就会理解总书记为什么反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因为我们目前所面对的问题,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挑战,不是哪个国家的问题,是整个人类在面对自然界挑战时,能不能良性持续地发展下去的问题。
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价值理念,如果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不去深深地刻在一代又一代年轻孩子心中,那我们的教育是一个失败。因为他们作为人类未来的竞争者,他不知道人类真正的价值所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大课题,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回应国家的关切
回应社会的关切
社会希望大学提供什么,我们能帮社会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我们大学自身没跟上时代发展,还停留在过去老的单学科的那种状态,我们没法回答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主动地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倒逼我们自身科学的进步,进而支撑社会发展。
如果我们不培养这样的孩子,或不让未来孩子具备这种情怀,是我们教育的一种失误。如果学校没按社会需求把孩子培养成才,那家长会非常失望。没一个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一个不注意孩子品德培养的学校。
有一些人说,在面对物质利益引诱时,你现在讲这些东西都很没有说服力。但我说好像不是这样。如果这样的话,就没有当年的精神,就没有当年一批老教授、一批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从繁华的大上海一声号令迁到了大西北。
欧林工学院为何能迅速崛起?
大学的变革正在发生
四个大的板块组建了29个研究院300多个研究所,完全打破了现有的学科界线,是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第四次工业革命总书记点出来的若干重点发展领域,来确立的各个研究院的使命地位和研究范畴。这些名字都不是现有学科存在的。
我们这个平台成立后,世界500强大概有200多家已经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签署了合作协议,有50多家已经落地共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所以这些都是原来我们不可想象的。但是当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的姿态,开放的平台,毫无界限的深度融合,我们突然发现做了一个特别受社会欢迎的事情。
我们都没有想到有那么多社会龙头企业,有那么多社会各界组织对此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因为企业家突然感觉到大学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了,我们的企业就在大学,我们的研究室就在那儿去,我们关心的问题,我们想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和教授在一起解决,而且员工就在参与这些项目之中得到了能力的体现。
世界各国的朋友来这儿也很高兴,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所以我们刚刚举办了一个关于贵重仪器大型科学仪器面向全球开放的仪式,明确地告诉全世界,这个平台上所有的科学仪器、所有的科学平台,是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的。大家可以再次共同研究,来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贡献。
所以我们自身也感触良多,因为通过这些合作,及时把握住了世界最前沿的技术发展动态,我们也知道最好的企业已经干到什么程度,我们也知道未来发展还会遇到什么瓶颈,无形当中对我们自身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是一个极大的反向推动。
我们还成立了丝路大学联盟,有30多个国家地区150多所大学加入了这个联盟。他们分成若干个子联盟,有关人工智能的,材料的,医学的,法学的……他们自发地组织,非常活跃。
现在这个联盟是世界上大学联盟当中最活跃的联盟。这其中也包括来自于美国、俄罗斯、欧洲很多发达国家院校,是一个非常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的联盟,但是它又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非常有机地结合起来,和每一个国家发展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结合。
这种思想之间的碰撞,使得我们对人类社会整体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所以我们未来培养的中国员工应该具备国际视野,我们应该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提供一个国际化的环境。
如果我们封闭起来,我们老师不了解,我们的员工更不了解,我们会把孩子们装在一个小笼子里头,当成小宠物去培养。一旦走向社会,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他们会迷茫。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就很难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脊梁和领军者。
所以人类社会想要发展,能源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没有能源,人类社会不能持续发展。要想利用绿色能源,储能又是一个关键之所在。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
一是探寻这方面的关键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
二是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率先创办了一个储能专业,是学校和若干龙头企业联合创办。那也就是顺应了刚才所讲的大学与社会深度融合,面向未来,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检验性问题。我们共同寻求答案。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去体现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快脚步,不仅仅是做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更多的是有担当起引领世界走向美好未来的责任,在这其中,中国的高等教育必定会成为引领世界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