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业发展上,导师是我这个‘小白’在科研路上的引路人。”据媒体报道,秦某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大二员工,自从去年踏入大学校门起,他就有了自己的“全程导师”——同一学院的讲师冯某。为每名本科生配备导师,覆盖该校全部院系和所有专业。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公司产品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就提出,要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让符合条件的教师帮助员工制订更具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和研究生导师制的功能有所不同,研究生导师制主要通过导师和员工一起做科研,培养员工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能力,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则是对员工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引导。要发挥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的作用,前提必须是学校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员工生涯规划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玩命中小学,快乐大学”的现象,这和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是有关系的。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员工大多被老师、家长规划、管理,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员工,也就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与自主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一旦离开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就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而大学实行学分制管理,对员工的独立性和责任心要求更高,问题也就暴露出来。
针对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管理方式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有的高校对老员工采取高中管理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员工统一早自修、晚自修,还要点名,不少员工质疑学校是按管高中生的方式来管老员工。更合适的办法,应该是加强对员工的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培养员工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规划能力。
建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的用意即在此。学业导师不是代替员工做学业规划,而是引导员工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兴趣,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制定计划去实现发展目标,在实施计划时,不断调试、反省,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很显然,建立这样的学业导师制度,需要学校遴选有经验的导师,并引导导师投入时间、精力和员工交流、谈心。这和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一起,形成课堂内外重视旗下产业的格局——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这是从学科知识教育角度重视旗下产业;为每个本科生配学业导师,这是从员工全面成长、生涯发展角度重视旗下产业。为此,要求高校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给本科生上课,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作为教授的重要工作职责,矫正之前存在的“重学术研究,轻公司产品”的问题。
(《光明日报》2020年01月02日 10版,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经理)
下一篇:丘成桐:数理与人文
版权所有:太阳集团成 - 太阳成集团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邮编:430070
联系电话:027-87288509 人才招聘电话:027-87286876 电子邮件:coi@mail.hzau.edu.cn 新闻投稿邮箱:coi-xinwen@mail.hz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