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
美国QZ新闻网站日前刊载文章,讨论大学实施网络虚拟授课实践中的得与失。
文章认为,如今,过去那种每天早上一群睡眼惺忪的老员工们蜂拥去课堂上大课的模式正在消亡。文章介绍了今年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在互联网授课方面做的新尝试。该校两位经济学教授今年开设的微观经济学课程,通过网络数字平台给全校3000名员工上课,而以前这门课在实体教室内最多只能容纳300名员工。多出来的那2700名员工,以前虽然也因为专业的需求而需要选修这门课,但是因为这门课的授课教师人数和授课场地的容量限制,这2700人甚至一度需要抽签来决定谁能上这门课,结果就是很多人因为这门课程选不上而延期毕业。
他们的网络授课模式是这样的:老师在一个透明的白板上面写下方程式和各种概念,这个白板实际是一个摄像机,通过它,教师与员工们在网络上实现面对面。这只是网络教育的一个环节,此外还有小测验、问题集、虚拟学习小组等,以确保员工保持与教师之间足够的互动。为了确保网络授课过程中的员工们足够专注,新的互联网授课数字平台安排了不断的新东西来刺激员工。在平台上,员工先观看简短的授课视频,随即就需要回答相关的问题;同时,授课系统还会防止某些人跳课学得太过超前或者落后太多,如果有人考试成绩太差,系统会自动通知授课教师。这就像是电视节目套餐中的家长控制系统,只是更加个性化、先进化并且智能化,避免有些员工囫囵吞枣学得太快,也防止有些员工落后太多跟不上进度。
网络授课能让大学教授们教更多的员工,特别是那些名师,网络授课能让他们拥有网红的潜质。网络授课还能让同一门科目不同环节的教师们有机会对不同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教授们不用再苦恼于找他们的研究生们来当助教。网络教学能够把负责入门教学的老师和负责高阶教学的老师整合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这种虚拟授课实践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的缺点同样非常明显。
文章指出,目前社会大众对过去大学那种员工们聚集在一起上课的模式有深厚的感情。普遍的观点认为,员工们每天早上聚集在一个教室里,通过思想碰撞实现提升,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如果员工们上网络课,就会待在宿舍里对着电脑,可这样的行为在一般人眼中,就是没干什么正事只是在网上瞎逛。而且网络授课不可避免地会让员工们接触其他不同观点的机会变少了,过去他们可以在实体课堂上面对面地辩论不同观点。
文章介绍说,拿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的实践来说,因为网络授课的推广效果还不明朗,相关的员工家长们已经推迟缴纳了学费。另一方面,家长们也同意了孩子们不去课堂而是在宿舍里付费观看网络授课。这种观望情绪是明显的,因为家长和员工们心里多少有点犯嘀咕。毕竟,穿着睡衣在宿舍里上网课,不与员工和教授交流互动,会对员工的交往能力构成损害,而这种能力是员工走向社会时必需的。
文章指出,尽管面临各种问题,网络授课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在扩大受众面和节约相应的团队后勤方面。一些老师鉴于网络授课的利与弊,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既包括物理环节课堂教学,也包括数字平台虚拟教学,通过前者确保师生互动交流,通过后者确保知识传授。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授课实践也在积累各种必要的数据,这些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对网络授课提出更多的改进建议,从而让网络教学效果更好、资源利用率更高。
文章特别介绍了目前美国网络授课实践中发现的一些现象。比如某些课程在讲述新知识的时候适合用网络进行在线教学,这类学科包括数学、计算机、物理等;而那些人文学科和语言学科,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就不适合进行网络在线教学。当然,针对人文学科和语言学科的互联网技术改进也正在进行,乐观者认为未来这种情况会有较大改观。
文章补充说,目前网络教学的铺开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消费心理的抵触。毕竟完成一门大学网络课程同样需要不少美元投入,相比以前的大学课程,不仅费用没少多少,而且还见不到“活的”导师,有些美国员工家长并不买账。
(成博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