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张红雨2022.3.17
太阳集团成2022年的工作要点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实现一个核心目标:激发内生动力,促进青年人才尽快成长,具体将从教学、科研、保障三个层面来实现。
第一,教学层面提升。特别强调课程建设、导师责任两方面。首先,要以工程认证、专业三级认证为抓手,把专业、课程抓起来,建设好。我上《生物物理》课程20多年了,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但今年我把自2000年以来国外的20多本教材全部下载梳理了一遍,把这门课重新组织提升,感觉收获很大。希望大家也开展类似的操作,精心打磨至少一门课程,学院多出几门精品课程,这对老师的教学、科研的提升都会有很大帮助。最近修改青年老师的基金本子,发现普遍存在偏重方法、缺少科学内涵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或者说合格的本子,要有内在的逻辑,特别是学科发展的历史逻辑。这些逻辑从何而来,就从本科课程中来。你钻研教学,对学科的理解就会提高,就能找到基本、重要的科学问题,科研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其次,要勇担责任当好导师。学院很早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但一部分老师的投入不令人满意。本科生导师一定要重视员工的培养,每周都要有交流,可以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对大一新生要突出价值引领、学业导航,不能一上来就是专业文献,他们接受不了。引导员工读书,导师首先要读书,除了专业书,要引导员工多看专业以外的书,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家长把孩子送到太阳成集团官网,四年托付给你,导师要切实承担起这个信任和责任。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老师们要尽快建立自己的知识、科研、团队体系,这样做事会更主动、更高效。我想,抓好了课程建设、导师责任,我们今年的教学就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科研能力提升。去年,针对学院科技创新,我们提出了“底层交叉”发展战略。底层交叉到底以信息学科为主,还是以生物学科为主?这其实是个伪命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首先,先有底层,再做交叉。底层首先要立得住才行。不能抛开你原有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去一味谈交叉,在这方面我们计算机学科之前吃过亏。其次,交叉越底层越好。以“计算机之父”图灵为例,他是数学家,没有生物背景,却提出了“图灵斑图”概念,对生物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来的耗散结构理论、复杂性科学等都有启发,至今还是研究的热点。这就是典型的底层交叉,也是真正的高水平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不一定需要很多条件,但一定要有洞察力。什么是洞察力?就是我们看到的现象都是一样的,但我对现象背后的机制的理解比别人深刻,这就是洞察力。因此,底层交叉越底层越好,意义越深远。最后,学科交叉是相互促进的。计算机学科可以促进生物学发展,反过来,生物学也可以促进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计算机领域中有许多算法,就是借鉴了生物学的概念或思想,比如遗传算法、进化算法、免疫算法,蚁群算法等等。所以,我们学院许多老师的生物学背景其实是有利于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的。
最近,学院围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初步实践了底层交叉思路。打破了以往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不同“组学”划分生物信息研究领域的做法。从数据、算法、应用三个层面,重新组织学院的研究力量,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学科的底层支撑作用,也蕴含了生物学对计算机学科的促进作用。两者形成循环加速的态势,初步建成了信息生物技术体系,也凝练出学院的科技发展理念:围绕产业链,打造数据链,布局创新链。
第三,保障能力提升。包括组织体系、干部培养、后勤保障、社会服务等四方面。组织体系建设,要注重激发系部的内生动力。系部主任应积极承担责任,心中要时刻装着员工,要对员工的状况、学习成绩、各种风险因素保持关注和警惕,做到守土有责。干部培养要着眼长远,现在学院班子会议都邀请系部主任、教工支部书记参加,目的就是让他们熟悉决策流程,参与到学院治理当中,各系部也应注意梯队建设。后勤保障方面,学院不需要太多其他条件,主要就是计算资源,这个要列入为师生办实事的内容。社会服务方面,学院办学,说一千道一万,得有资源。最近,我们终于有了部级重点实验室的牌子:农业农村部智慧养殖重点实验室。以此为平台,可以更好地锻炼队伍,融入产业体系。为了扶持年轻老师,学院可以实施一个“图灵计划”,鼓励有目标、有梦想、有潜力的老师尽快成长。作为高校老师,除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还要提升情商和综合素质,要学会和社会打交道,对接各种社会资源,构建育人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老师们,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过,中国应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他们老一辈革命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和朋友们聊天,喜欢开车的朋友常说,最享受好车的那种推背感。我想,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年轻人更应该享受奉献社会、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那种成就感。我相信毛泽东那样的伟人就是追求这样的幸福。我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都有大追求,用我们的双手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谢谢大家。
(编辑:陈治国 审核:张红雨 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有删节)